北京品茶的一段心安之旅——走进三趣堂琴茶空间

北京是座节奏过快的城市,亦庄更是以工业、科技、新区建设而闻名。而在这样一片被高楼与立交桥包围的地方,我却遇见了一方北京品茶的中式空间:三趣堂琴茶空间

这是一次几乎无心插柳的探访——某个加班后想找个能喘口气的地方,点开地图,搜索“茶馆”,三趣堂就那么静静地出现在我眼前。那一刻,我像是忽然记起,自己已经太久没有安安静静地坐下来,听听一壶茶开的声音了。

初见:一道木门后的东方美学。沿着亦庄偏南的一条小路行进,不算繁华,却有几分“人间烟火”中藏着书卷气的意味。穿过一排法桐和槐树后,我在一个不起眼的门脸前停下了脚步。门头只挂着一块深木色牌匾,“三趣堂”三个字以篆体雕刻,不张扬,但极有韵味。

北京品茶的一段心安之旅——走进三趣堂琴茶空间插图SizuMilk

推门而入后是典型的中式布局。厅内光线柔和,墙上挂着山水水墨画,脚下铺的是仿古砖,窗棂为花格木纹,步入瞬间,恍若穿越。

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古琴桌,琴台上放着一把伏羲式琴,旁边摆着炉香与焚香石,袅袅青烟之中,一位穿着素麻长裙的姑娘正调琴、理弦。空间虽不大,但错落有致,分为琴房、茶席、品香角,还有可供两三人围坐的冥想榻榻米小屋。此刻的我,突然意识到,这可能不仅是一次“喝茶”的体验。

茶与琴之间:三趣堂的名字,果然别有深意。“请坐,您喜欢香片还是岩茶?”为我斟茶的是主理人之一,小姐姐自称“兰生”,她说在三趣堂,茶不只是茶,更是打开感官、连接内心的介质。这是一道由“茶艺师+琴人+香道”的组合空间,“三趣”正是指**“琴趣、茶趣、人趣”**。每位来客,可以在三者中,找到最能与自己共鸣的那一道。

北京品茶的一段心安之旅——走进三趣堂琴茶空间插图1SizuMilk

我选的是岩茶,名为“玉兰香”,入口后先是轻盈清香,而后茶韵沉稳,回甘无尽。在我品第二泡时,琴声缓缓响起,是《酒狂》的开篇,但处理得更温和,琴师收住了原曲的激烈,化为一种“微醺中的梦语”。那一刻,我几乎忘记了自己置身于城市之中,脑中浮现的是古人独酌月下、以琴会友的画面。

人趣:三趣堂带来的,不只是仪式感。也许你会以为,这类空间不过是“茶艺体验”的另一个包装。但三趣堂与众不同的是,它不强调“教你怎么喝”,而是提供一个场域,让你在琴声、茶香、香气中,自己慢慢找回“松弛感”。兰生说得好:“城市太吵,人心太满,很多人只是需要一个‘安静的仪式’,来让日子慢下来。”

我点头,心有戚戚。这里没有过度商业气息,也没有摆拍式“打卡装置”,所有布景都能感受到她们用心的温度。她们不会强推任何一款茶,也不会打断你的思考。你可以自己坐下泡一壶,也可以听别人弹琴,甚至闭眼放空,没人会打扰你。而这份“无为而治”的氛围,反倒让人真正放松下来。

北京品茶的一段心安之旅——走进三趣堂琴茶空间插图2SizuMilk

一个空间的温度,藏在细节里。在三趣堂的两个小时里,我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细节:

• 小茶几上摆着手写的“四时茶谱”,随季节更换茶单;

• 墙角有一盏老式落地灯,旁边是一本《闲情偶寄》与《茶经》的合订本;

• 洗手间也有焚香,洗手池旁是一瓶山谷松针香氛;

• 茶水台后方,是主人亲手种的薄荷与兰草,不是摆设,而是会采来煮茶。

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却让空间有了“人气”,不像是消费场所,更像一位知己的书房客厅。

北京品茶的一段心安之旅——走进三趣堂琴茶空间插图3SizuMilk

在三趣堂喝的不是茶,是一种“归零”。离开三趣堂时,已经是傍晚。走出门的那刻,我听见身后还有人在拨琴,曲调已经换成了《流水》。街道上的风比中午温柔许多,而我,居然带着一点舍不得离开的情绪。我突然意识到:这里的琴,不是演奏;这里的茶,不是饮品;这里的香,不是装饰。它们构成的是一种“日常可得的精神归宿”。

在北京这样快节奏的大都市,能有一个让人愿意脱下铠甲、放下伪装、坐下来听自己心跳的地方,实属难得。三趣堂琴茶空间,是一个藏在亦庄的中式乌托邦。或许下一次的你,也可以不用理由,只是想找回自己,就去那里坐坐。喝一盏茶,听一曲琴,重新出发。

探店达人

北京休闲放松的宝藏地—Clara Youth普拉提

2025-8-19 7:15:05

个人工作室

丸子个人工作室

2024-6-19 7:16:02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搜索